跨界联动盛事:与其他游戏合作联动

admin 阅读:81 2024-05-15 06:30:13 评论:0

广州,一座承载着英雄精神和信仰的城市;一座充满商业活力、科技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古老又新鲜的城市。

在“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激发了这座城市无尽的潜能,尤其是在老城之中出新出彩;村民返回故里,向“内”寻找创新创业创意之路,获得文化自信和生活自信。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多维实践,联同文旅业界的共同努力,正回答着什么算高质量发展,文旅高质量发展从哪里来等问题。

2023年广州的春季,从老城到地里田间,从新文化地标到数字新技术,广州的果敢求变不曾断层,温暖、从容而步履不停的广州精神正融入新一代、下一代人的记忆、生活和工作中。

近日,广州已举办“广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早前,调研广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创新的活动已铺开,南都记者跟随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调研活动,深入到老城一隅,深远到城郊之角,见证了这座老城的传统与现代,见识了这座英雄之城的成熟稳重与年轻鲜活。

第一篇章:广州崛起两座文化地标——广州文化馆新馆、广州粤剧院新址

2023年伊始,广州城内,文旅盛事纷至,“惠民”是最大的主题。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争创全国首家4A级景区中的文化馆

展开全文

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以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当前还在内部调试阶段,其自2023年1月18日起至2月5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组织了运行测试,约4.2万人次群众通过线上预约方式入馆参观游览、参与活动。在此期间,市文化馆结合春节与元宵节,组织策划了公益展览、培训、讲座、演出、体验、线上直播等约108场精彩线上、线下惠民活动。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不仅有市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还新增了“旅游景区”的功能。

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介绍,市文化馆将在2023-2025年重点实施六项计划,推动新馆高品质发展。包括实施服务效能倍增计划,推动新馆实现服务人数倍增、服务产品倍增、服务效能倍增。比如改变文化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基本型、普惠型和定制型公共文化服务转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旅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争创全国首家4A级景区中的文化馆,将探索联合海珠湖公园、海珠湿地,积极推动“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品质发展,同时,新馆也会积极参与城市文旅项目服务,加强跨行业文旅合作与联动;实施社会化参与示范计划,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发展,按照“公益化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新馆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借助社会力量,进一步提高场馆运营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升计划,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业态。提升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基层延伸;实施规划研究先行计划,将出台“广州市文化馆高品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新型城市文化综合体评价标准研究等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实施文化交流传播拓展计划,打造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民间文化交流中心。新馆未来将充分发挥场馆优势,发挥新馆的品牌效应,打造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州)协同创新中心,并积极配合广州国际演艺中心建设,促进“人文湾区”发展、文化品牌打造、国际民间演艺交流等工作。

广州粤剧院新址:凤冠霞帔里有个“元宇宙文化艺术(粤剧)中心”

广州粤剧院新址的设计理念是“凤冠霞帔”“水袖流苏”,与毗邻的“红线女”连成一体;粤剧这颗“南国红豆”是第二个列入世界非遗的剧种。

该新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广州市城市文化地标,是振兴粤剧发展基地,也是全国戏剧交流中心。

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花利红介绍,将以新址为新起点,加大粤剧传承保护、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等力度,如今年重点创排本土广绣题材的大型古装粤剧《百鸟朝凤》、打磨提升大型新编历史粤剧《文成公主》等;创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创新创作孵化基地”;持续打造艺术名家工作室长廊;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常态化举办高水平惠民演出、公益培训、展览、讲座、粤剧普及等活动;已成立广州元宇宙文化艺术(粤剧)中心;打造文创中心,现已编制完成《粤剧面谱》《粤剧服饰》两本文创书籍,后续将深化开发,通过粤剧IP形象打造文创产品;力争让粤剧更“年轻”,更“国潮”。

第二篇章:广州动漫激发老城新活力

广州动漫紧跟时代步伐,走在产业前沿,涌现“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超级飞侠”“历史喵”“小林漫画”“冰墩墩”等爆款动漫IP。

国家《“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动漫产业质量效益,以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精神力量”。

越秀黄花岗: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动漫分链”的链主“漫友文化”,去年实现30%的增长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动漫分链”的链主单位——漫友文化自诞生之日起,一直践行动漫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实现30%的增长。

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显峰博士介绍,“隐身”于越秀黄花岗商圈中的漫友文化是当代中国动漫产业的先行者与探索者,也是“动漫”一词的提出者和推广者,是国家首批重点动漫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多部作品入选中宣部“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扶持计划。

漫友文化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并大力推动中国动漫产品与动漫创作者走向国际舞台,300多个作品输出海外。

海珠区草芳围:广州的猪猪侠18岁了

走进海珠区南华东路草芳围,在一片老城民居之中,有一抹亮黄色十分醒目,这就是“猪猪侠”的诞生地——广东咏声动漫,还有全国首家以介绍数字动画创作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展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咏声动画科技馆”。

在科技馆中,以动漫文化为特色文化主要元素,馆内设置了3D建模、灯光特效、配音拟音等互动装置,通过动画制作科普与制作体验,让“动画艺术家们”以角色体验的视角,感受数字动画的魅力与乐趣;同时打造了融合广府文化、岭南特色以及“猪猪侠”“百变校巴”等广州原创IP,以主题场景、汽车驾驶、安全教育等体验为主的沉浸式体验馆,以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形象、感兴趣的体验方式传播优秀的广粤传统文化。

“咏声动漫”是国内领军的数字动画影视内容创作生产企业,成立于2003年;2005年,推出了三维动画形象“猪猪侠”;2006年推出首部电视剧长片《猪猪侠·魔幻侏罗纪》,猪猪侠系列是目前中国数字动画历史上制片量最多的三维动画片。2022年猪猪侠这位“热血英雄”还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记者刚刚获悉,第八部系列大电影《猪猪侠·超级赛车》,刚刚定档2023年4月29日上映。

记者了解到,至今,咏声动漫以原创动漫IP为核心,开发了系列内容衍生产业,衍生产品覆盖玩具、出版物、儿童休闲食品、家居用品、主题乐园、舞台剧等共计12个产业,超千种品类,年零售市值超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新超写实数字人“西汐”从广州咏声动漫正式“出道”,冲破虚实界限,通过融入虚拟技术的创意表达,西汐被赋予独特的人物个性和饱满的情感,凭借高颜值和正中Z世代胃口的“人设”成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圈粉。

西汐与时尚、动漫、汽车、新消费等多个品牌进行跨界联动,以重磅PV、短视频、论坛活动等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满足不同品牌的营销需求,实现多维曝光,打破元宇宙与现实世界次元壁,探索更多元宇宙应用场景的可能。

目前,咏声动漫系列IP形象已和上百家被授权商合作,授权合作行业涵盖衣食住行玩与学等多个行业,衍生品品类上千种,年零售市值超50亿元。企业的动漫衍生产品远销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地区。

跨界联动盛事:与其他游戏合作联动

有趣的互动体验还有,园区中的YMETA COFFEE是一家超写实虚拟人线下体验咖啡馆,体验店长是以咏声动漫董事长兼总裁古志斌为原型一比一复刻的虚拟替身,打破物理空间“跨次元”互动,体验一杯超写实虚拟人亲手制作的“元宇宙”咖啡。

一转眼之间,诞生于广州的猪猪侠已经年满18岁了,但业界并未因此而停步,接踵而来的还有《落凡尘》等等,在数字化和科创的赛道上,大家正走向未来的征途。

第三篇章: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广州不仅有“千年商都”的活力,也有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近年来,广州的乡村在打造绿色发展、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上,不断出新出彩。

从化米埗村:灌渠精神和稻喜文旅

在这个连风都带着笑意的地方,有地热温泉的温度,有乡亲们致富后的笑脸,其实还有当年灌渠精神的延续,这座村落在短时间内“崛起”,是村民们一心聚力向前的劲头,“米埗村史馆”正向游客们讲述这段历史;而村里发展起来的民宿、文旅产业带动起来的客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村创业,小卖部多了、餐厅多了起来,游客更多。

记者从从化区文广旅体局了解到,近年来,从化坚持“北部三镇坚决不新上工业项目”的原则,在山清水秀、地域广阔的生态功能区重点布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乡村特色产业,其中特色民宿是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米埗高端民宿群”是目前省内首个采取政府引导、“公司+农民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联合打造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模式。目前,米埗村已建成米社・莫上隐等10栋不同风格特色民宿,客房规模近50间。同时米埗村已经完成了乡村青年创业中心、米家小馆乡村餐厅、稻田小火车、温泉区、大树乐园、稻萌空间等。特色民宿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2021年,米埗村集体年均收入达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5万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1倍和1.41倍。

今年,稻喜湾温泉民宿已获得广州民宿行业最高荣誉——“红棉三星”,由稻喜文旅运营的“稻喜湾温泉民宿小镇”对于城市客人“微度假”的休闲生活极具吸引力。

稻喜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常务总经理冯志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民宿小镇是一个以特色民宿集群和温泉片区为主、同时兼有稻田亲子体验区,稻萌空间(撸兔馆),大树乐园区(旋转木马、小勇者乐园、桌球等),米埗书屋,无边际观景池,稻田仿蒸汽小火车等开放性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现正在做好小镇“集市”的建设,还有一系列的交通优化举措。

从化区文广旅体局介绍,从化区已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十年获评广东省67个县(市、区)第一名。从化区持续打造温泉总部集聚区,利用集聚区山水生态优势,以及周边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论坛、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高端资源集聚优势,高品质打造森林里的总部集聚区。

花都赤坭镇竹洞村:洪熙官故里和盆景之乡

竹洞村是赤坭镇的一个下辖村,因村内广泛种植竹子,如竹林中的洞府而得名。竹洞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包括九里香、罗汉松、山松、榆树、福建茶,盆景产业远销国外。

竹洞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凭借文旅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

守着“盆景”这个100多年的产业,竹洞村如何将历史悠久的产业导入现代的“文旅”之中,令其更有高质量、高价值的发挥,或是更考究现代人的谋略。

赤坭镇副镇长祝志科介绍,竹洞村民从原来只种植树胚到现在都是园林盆栽造景大师,这中间的“差价”是技术和文化的赋能。当前,竹洞村的盆景产业已有“逸翠园”等旅游项目,今年还将持续推动盆景全产业链。

当前,村内设置有文化廊道、凉亭及游憩休闲区,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分类已成广州样板,洪熙官纪念馆、新文明实践站、新征程驿站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健身、休闲好去处。还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施竹洞湖整治,使“死水”变为“活水”,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水清岸绿特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2022年,竹洞车尾湘集市已登场,还举办了“首届大湾区黄花风铃生活周暨春耕节”;推陈出新打造以洪熙官文化为主题的《竹映洪拳》水幕光影演艺节目和精品粤菜餐厅,完善了竹洞村文旅夜游项目,提振夜市经济,国庆期间游客量超10万人次。

竹洞村还有一位名人——洪熙官。没错,就是与方世玉、黄飞鸿齐名的武术大家,武术“广东十虎”之首洪熙官,他出生于竹洞村,现在竹洞村建起了“洪熙官纪念馆”,还有由此而开创出来的“洪拳宴”。

在赤坭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了解到,2023年赤坭镇将打造“五个一”乡村旅游亮点:即推出一桌菜:推出以“洪拳宴”为特色的锦堂溿精品粤菜餐厅;做精一间房:培育出一批具有乡村气息的原生态民宿;打造一片景:打造以竹洞湖为核心的集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乡村美丽风;开放一批园:开放一批免费的盆景公园;办好一系列节:举办盆景艺术节、黄花风铃节、丰收节、电商直播节等一系列乡土特色节庆活动。完善吃喝住行旅游服务体系,创新培育一批文创IP元素、灯光夜游等“乡村+文创”“乡村+民宿”乡村新型业态,扩大竹洞村等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目的地。

花都区文旅局副局长张宇嘉介绍,竹洞村已成功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23年将持续利用好“花漾年华”新乡村振兴示范带“花、果、苗、木”资源,办好赤坭盆景节、黄花风铃节等特色节庆,引进灯光展示、灯光秀、潮流集市等,做强“花漾年华”乡村生态游。

记者手记:向美而行,花城艺术走进民众寻常生活

有着“花城”美誉的广州是近期热度上涨最快的旅游目的地,马蜂窝数据显示,其热度周环比上涨超过140%。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樱花,宏城公园的虞美人,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云台花园的郁金香,广州的“花事”不但种类繁多,花期更是从初春一直延续到盛夏。

广州“花事”不仅覆盖大街小巷、高架桥人行天桥,春日里不仅花艺盈目,市民的艺术生活也是花样精彩。

在广州,一场更声势浩大的“向美而行”的“花事”正全线铺开。

跨界联动盛事:与其他游戏合作联动

2023年新春伊始,广州市文化馆策划主办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以覆盖全年龄段为核心,邀请各领域优秀讲师为学员普及艺术文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下结合知识讲解、技艺展示与制作体验打造“沉浸式”体验,线上进行同步直播,提升全民艺术素养,让文化硕果惠及更多群众。

架起市民与艺术的桥梁,让全龄美育走进大众视野,传达生活之美,本次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精准对接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围绕“成人之美——美学放大镜”“良辰美景——节庆时光机”“玉成其美——元气课外时”“各美其美——彩虹奇遇记”“尽善尽美——敢爱能量盒”五大主题展开,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开展,让各年龄段人群领略艺术魅力。

“向美而行”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打破单向讲授模式,让学员与文化艺术零距离接触,与优秀主讲人面对面交流,充分展现全民艺术普及的崭新路径。同时,本次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也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报名通道往往是开通后不到24小时便名额爆满。一些没有成功报名的观众还会留言,希望候补参与本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公开课线下参与超过400人次,整体满意度高达95%,成效显著。

本次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在“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平台、中国移动和商务直播平台和“广州市文化馆”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展开线上直播,吸引超40万人次观看,收到线上观众过百条留言。通过全民艺术普及云平台的搭建,不仅打破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壁垒,让更多市民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还能通过便捷式的在线互动,使得线上学员与授课讲师形成良性的互动,加深了线上观众的体验感与交流性。

“向美而行”全民艺术普及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代表着课程选取的精准性,群众认可的先进性,全民艺术普及云平台构建的可行性。今年3月起,“向美而行”将全面升级,再度启航,以更加优质,更加多样,更加精彩的课程铺排,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